中秋国庆节将至,盒马“蟹”牌打明
2025/09/24 | 作者 王涵 | 编辑 崔陆鹏
摘要:今年市场大闸蟹价格较去年有所下降,盒马中等规格的大闸蟹售价128元四只,今年同规格产品价格降至99元四只。
国庆中秋将至,大闸蟹又成了餐桌与馈赠的“C位主角”。金黄的蟹膏、肥美的蟹肉,早已与双节的团圆氛围深度绑定,成为刻在国人秋日记忆里的味觉符号。
曾经,大闸蟹的消费深深绑定着特定场景,更像一种“社交礼物”。它们或是中秋、国庆家宴上压轴的“硬菜”,承载着团圆的寓意;或是商务宴请、走亲访友时高端的伴手礼,暗含着礼遇的心意,彼时想尝一口鲜,总需等时节、看场合。
但现在,对追求生活质感的人们而言,除送礼外,大闸蟹也可以是一种犒劳味蕾、享受当下的日常选择。
受消费趋势变化的推动,我国大闸蟹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。《2024-2029年中国大闸蟹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》显示,2023年,我国大闸蟹批发市场规模已达329.17亿元,其中鲜食领域占据绝大多数市场,规模为325.5亿元。
从产量来看,根据《中国渔业统计年鉴》,我国大闸蟹产量从2016到2023年整体递增,2023年达到顶峰,年产超70亿只,平均下来每个人至少能吃到4只。同时,消费需求的增长还带动了产区的不断扩容。2020-2025年间,中国大闸蟹产业呈现规模化扩张特征,全国总产量从2020年的63.4万吨增长至2025年的85万吨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.1%,显著高于淡水养殖业整体增速。
蟹价降了,品质没降
水产区早已成为超市里最具人气的热门区域之一,在线下商超店内,鲜活大闸蟹专区前总是围着不少挑选的顾客。
《凤凰WEEKLY财经》发现,今年市场大闸蟹价格较去年有所下降,盒马中等规格的大闸蟹售价128元四只,今年同规格产品价格降至99元四只。
对此,盒马水产采购慕晓向《凤凰WEEKLY财经》解释了背后原因,“核心是产量上来了。今年大闸蟹预计比去年增产30%,8月份没有出现高温,降雨又很频繁,这种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大闸蟹生长。农业靠天吃饭,风调雨顺带来丰收,产量高了,消费者吃蟹的性价比自然就高了。”
不过,价格下来了,品质却不能落下。
“挑蟹”却是不少消费者的难题。市场上同规格的大闸蟹不仅饱满度参差不齐,价格也颇为混乱,消费者苦于没有判断品质的依据,供应端也因缺乏统一标准,难以建立稳定的用户信任。
盒马在挑选合作的供应商时,有一套自己的逻辑。慕晓说,“我们势必要与这种大型的、主打精品货、能做好商品的直采基地供应商合作。这样一来,我们能清晰掌握大闸蟹的整个养殖过程,从而提升其饱满度与品质的确定性。这与在市场里‘十个里面挑一个好的’截然不同,如今我们是在‘十个好的里面挑一个最好的’。”
“在商超合作领域,我们主要的合作平台就是盒马。和他们沟通后发现,盒马对商品有自己明确的认知和标准,并且会主动提出具体要求。相比之下,我们也接触过其他平台,他们的标准没有盒马这么高。”兴化板桥故里水产品养殖公司原先主营出口大闸蟹,现在是盒马大闸蟹的直采供应商之一,该公司董事长董佳贝很认可盒马的严选标准,“我个人更愿意与这类高标准的平台合作,因为这样的合作才具备长期延续的基础。毕竟,商品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用户的反馈和复购率来证明。”
据董佳贝透露,其公司20%以上的大闸蟹都供应给了盒马,双方正计划合作推出一款“出口级”大闸蟹产品,这款大闸蟹将采用供应香港池塘的蟹源,其标准高于普通大闸蟹,不仅规格更优,全链路要求也更为严格。
“只有特定池塘养殖的螃蟹才能作为出口蟹,必须完全符合海关标准,其他池塘的蟹无法达到这一要求。” 董佳贝说。
盒马方面也证实了这一合作进展,称相关产品已在筹备中,计划今年中秋前在北京、广州、深圳上架。
据介绍,这类大闸蟹的价格在香港可达内地的三到四倍,堪称“超级精品蟹”。慕晓表示,“盒马此次要做的,就是将这款出口级大闸蟹的价格降至正常水平,让高端用户既能买到优质产品,又无需承担过高成本。”
“电子验蟹师”上岗
而为了能让挑选大闸蟹不再像挑盲盒,盒马在今年推出了“电子验蟹师”。
盒马水产采购霖旭表示,对于大闸蟹这种品类,“客户反馈”是采购们最关注的指标。“我们做过用户调研,大家顾虑最多的就是大闸蟹的肥满度和稳定性。所以,我们就想通过更精确的方式量化蟹的肥满度,再根据肥满度来确定盒马大闸蟹的准入标准,降低消费者买到空蟹的概率。”
据盒马方面透露,从去年开始,盒马开始与上海海洋大学、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合作,研究量化大闸蟹肥满度的方法,直到今年“电子验蟹师”才正式上岗。
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电子验蟹师”的原理是通过视觉AI技术,快速识别大闸蟹的外壳长宽度,结合重量等参数,再利用一套专为大闸蟹设计的算法,计算出这只大闸蟹的K值(肥满度),然后根据K值给大闸蟹分级。这也是目前整个行业内首个可以量化螃蟹肥满度的技术,有了量化的指标,再结合盒马以往的经验以及足量的用户反馈,便形成了目前盒马正在执行的这套选蟹标准,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有更好的尝鲜体验。
霖旭表示,此前,大闸蟹的肥满度都是由挑蟹师凭经验判断,挑蟹师的手感决定了大闸蟹的级别,这种方式会因不同挑蟹师标准不同而存在较大的误差。“电子验蟹师”就是为了校准这一误差,挑选出符合盒马上架标准即肥满度达70%(K值大于0.45)的大闸蟹。
兴化板桥故里水产品养殖公司今年也首次引入了“电子验蟹师”。董佳贝表示,大闸蟹的消费正在回归理性,“从前大家买大闸蟹多是送礼,现在更多的是自己食用,因此大家对大闸蟹的需求就是够肥、好吃,但实际上,市场是缺乏衡量蟹品质的明确标准的。同规格的蟹,品质参差不齐,不仅会扰乱市场价格,也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。现在盒马的标准就是建立了一条更透明的通路,让各个产地的优质蟹都能以合理的价格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。”
优化供应链,快了24小时
除了希望将大闸蟹品质“透明化”之外,盒马正在通过优化全链路消费体验,进一步夯实品牌心智。
“盒马的水产类目在消费者心中已形成较强的品牌心智。”慕晓表示,该类目在创立初期,便采用“大单品”思路进行构建。盒马的帝王蟹、波士顿龙虾等,也是这一逻辑的早期实践案例。
不过,盒马在水产方面布局大单品的同时,亦着重强调商品差异化。在商品差异化的更深层次探索中,盒马曾引入长江三鲜等极具地域特色的产品。这类商品依托盒马的供应链优势,得以突破地域限制销往全国,这也是其在水产商品差异化布局中的重要思路之一。
大闸蟹虽属全行业共同布局的大单品品类,但盒马仍希望在该品类中通过综合考量品质与价格,构建自身竞争优势。
在慕晓看来,盒马在大闸蟹的供应链层面,在国内行业中具备一定优势。
据他介绍,当前盒马在大闸蟹领域的采购与销售体量位居行业首位,同时盒马在大闸蟹源头的布局已近十年,为保障品质与价格稳定,其明确禁止从市场倒货,要求供应链必须直抵塘口采购,从源头便规避了市场采购中可能出现的品质低劣、价格波动等问题,形成了深度且稳固的源头把控能力。
此外,盒马的大闸蟹供应链时效性目前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。“我们全国19个区域均可实现次日到店。” 慕晓称,以往部分商品需经上海、武汉等枢纽中转,尤其像贵州、昆明等偏远区域,曾需先转运至成都或武汉仓库再分发,今年则逐步改为从产地直接发往销地,此举可缩短24小时的中转时间,进一步强化了时效优势。
ABOUT / 相关报道